爱游戏福清市文化馆: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让市民享有更多获得感

2024-04-11 06:44:1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爱游戏福清市文化馆: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让市民享有更多获得感夯实基础设施、开展群众活动、强化精品创作、着力传承保护、加强培训辅导……福清市文化馆始终坚持以服务发展、服务民生为主线,以完善服务体系、增加服务能力为根本,以培育地方特色爱游戏平台、树立地方品牌为导向,努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广大市民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据悉,该馆先后被中宣部评为第六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福建省文联评为福建省特色文艺示范基地,被文化部评定为全国公共文化馆一级馆。

  “大院里,各种配备都很充足,我们平常经常来这边学习,或者参加文化活动。”新厝镇王“依伯”如是说。“大院”为新厝文化大院,由旧小学改造而成,现已成为群众“家门口”的精神家园、服务平台、信仰阵地。大院形成之前,村民的业余休闲生活几乎离不开打麻将、打扑克、看电视;建成后,周遭的村民就开始向文化大院聚集,吹拉弹唱、下棋打球、琴棋书画、读书看报……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

  不仅是新厝文化大院,如今,福清全市24个镇街综合文化站均设有多功能厅、图书阅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健身、棋牌等五种以上功能室,结合数字服务项目,完善相关设施设备,还配备室外活动场所。全市每个镇(街)综合文化站基本全部达到二级站以上标准,其中10个镇(街)综合文化站可达一级站标准。

  福清还组织实施“典型培育提升工程”,开展“一镇一品牌、一村一项目”活动,目前已培树5个示范典型,辅导4个镇被评为福州市文化先进乡镇,提升45个文化村(社区)。同时积极扶持民间文艺团队,引导社会力量组建了侨乡合唱团、侨乡艺术团、融声合唱团、侨乡民乐团、金桥艺术团、街心文艺队、玉融之声广场大家唱等一批群众文艺骨干队伍,以及推动民间力量成立黄檗文化促进会、立达孔学会、南少林文化促进会等组织,进一步彰显了地方文化品牌的影响力。

  岭镇梨洞村和城头镇新楼村。精彩的舞蹈、美妙的歌声、诙谐的小品……13个节目轮番上演,现场座无虚席,好评连连。

  每年,福清市文化馆都会组织侨乡艺术团文艺小分队下乡,精心编排移风易俗、扫黑除恶等文艺节目,深入各镇街的村(社区)巡回演出。还积极对接上级部门或专业院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高质量的高雅艺术演出10场以上,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感受到高雅艺术魅力。

  此外,通过深入挖掘节庆时代内涵,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包括“闹元宵·看民俗”民俗文化节、“我们的端午”、中秋诵月晚会等,将民俗文化推上舞台。夏天,还集中组织开展“六月天·融情夏意文艺季”公益文化系列活动百余场,包括书画展示、主题文艺演出、音乐专场、文化创意创作、优秀戏剧展演、文化艺术节、文化遗产展示、公益讲坛等,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进一步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和文明素养,让市民有更多的文化建设获得感,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颂。

  6月5日,在央视少儿频道《看我72变之创意少年》第十五季第五期节目中,来自福清侨乡街舞团的11名小舞者和3名助阵老师,代表爱拼才会赢队,用实际行动和优秀创意作品,传承发扬街舞“尊重、和平与爱”的精神,将《冲浪》这部作品带上舞台。节目视频在短时间内刷爆福清市民的朋友圈,引起海内外福清哥的强烈反响。

  如今,侨乡街舞团已先后参加过杭州G20峰会、央视“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春节大联欢”、央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晚会”、央视《舞蹈世界》、央视《综艺盛典》等大型活动,并荣获首届海峡两岸街舞大赛团体金奖、第八届炸舞阵线国际街舞大赛团体四强,以及全国街舞挑战赛、福建GOS城市对抗赛等20多个专业街舞赛事的冠军。

  在强化精品创作,提升特色服务水平方面,福清还依托中国音乐家协会侨乡音乐创作基地和中国音协合唱联盟福清培训基地,组织侨乡合唱团参加福建省首届城市合唱节和第十四届中国合唱节,分获青年混声组金奖第一和混声组金奖;融声合唱团参加第十四届中国合唱节和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合唱节,分获老年混声组金奖和老年混声组A级合唱团(金奖);福清市文化馆少儿舞蹈队参加福建省第六届原创舞蹈大赛获表演金奖和创作金奖、获全国小荷风采银奖。侨乡少儿合唱团参加2016年第13届中国国际合唱节比赛获童声组A级称号,中音协合唱联盟福清培训基地还被评为福建省“一县一品特色”文艺基地。细数下来,硕果累累。

  为迎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召开,福清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今年推出《迎世遗·匠心守护非遗文化》非遗宣传片。片中,对福清各类非物资文化遗产进行详细介绍,推动非遗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传播、保护和发展。

  福清作为全国著名侨乡,历史悠久,注重“非遗”保护。通过普查、评审、整理、登记、建档,共确认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民间手工技艺、礼俗活动、岁时节令等15个类别、500多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源。目前,已公布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8项,入列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1项,入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4项。

  积极推进非遗进基层。设立福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免费向公众开放;每年元宵节举办一次“闹元宵·看民俗”福清市民间民俗文化节,将非遗活化,弘扬优秀民间民俗文化,至今已举办11届民俗文化节活动;每年6月开展“文化遗产日”专题宣传活动,在市区人流密集地段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等活动;实施“大手拉小手”工程,组织开展“民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在8所学校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点,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生力军。

  自7月13日起,由福清市文化馆举办的2020年暑期公益培训课程渐渐拉开帷幕。公益培训主要开设有瑜伽、围棋、陶艺、少儿笛子、绘本阅读、硬笔书法、吉他、形象管理等课程,时间长达一个月,成为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保障市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阵地。

  多年来,福清市文化馆始每年都会举办多期公益性文化艺术辅导培训活动,开设多个门类,并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实行优先录取。或以基层文化干部、文艺骨干、村(社区)文化协管员为重点对象,广泛开展各类业务能力培训、知识更新培训和行政能力培训,做好“组织、指导、展示、培训、服务”五大工作,提高基层文化队伍的知识素养和能力水平。

  此外,每年邀请艺术名家、院校专职教师等举办公益性艺术讲座,为群众普及艺术知识、提高艺术素养,进一步提升市民文化品位;同时,组织文化惠民乡村业余讲师团,深入田间地头,加强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和教育活动,引领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并探索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模式,通过汇聚社会资源,招募具有一定文化艺术才能的文化志愿者,开展公益性的文艺演出、讲座培训、文艺宣讲等,充分发挥文化志愿服务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积极作用,推动文化志愿服务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目前,福清市文化服务平台示范点共有7支志愿者服务队近200名文化志愿者。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