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了三次家又搬回来她舍不得老邻居们

2024-03-13 22:08:11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搬了三次家又搬回来她舍不得老邻居们“打竹板,响连天,十四号楼不起眼,普通人家很平凡,只因邻里情意浓,金银财宝都不换!”这不是星光熠熠的舞台表演,是奎文区广文街道松鹤园小区14号楼居民在用自创的快板讲述着自己的故事。该栋居民楼里住着24户普通居民,都不是很富裕,但他们都说生活很幸福,因为他们是相处近30年的好邻居,共担风雨、共享欢乐。楼里楼外有说不完的温情故事,因此大伙称它为幸福楼。6月24日到27日,记者多次走进这座“幸福楼”,跟随楼上的居民,感受他们的生活,分享他们的幸福故事。

  6月24日早上5时30分,松鹤园小区14号楼居民张亚男给记者打电话,约记者跟他们楼上几个老姐妹一起去公园做瑜伽运动。记者赶到张面河边的公园时,发现他们早已开始伴着舒缓的音乐在练习瑜伽了。这支队伍里有20多名中老年人,其中,瑜伽基础深厚的王美兰在最前面带领大家一起做,有的自带瑜伽垫,有的没有瑜伽垫,就站在后面跟着做,队伍里还有两名男居民也练习得有模有样。

  记者马上加入了他们的队伍,跟随他们的节奏,“花拳绣腿”式做着一些基础健身的瑜伽动作。有一些姿势,记者做起来都觉得很费劲,经常不是弯腰弯不下去就是单脚站不稳,而看看周围的老人们却做得很从容,他们神情自然,动作舒缓而有力,随着不同的体式,身体前弯、后弯、侧弯,大部分瑜伽体式都做得很优美,记者不由得在心里赞叹这群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人们身体的柔韧性。“你刚开始练习这已经不错了,我们都在一起练习了六年了。”练习完瑜伽,王美兰笑着说道。

  王美兰告诉记者,他们14号楼的十几名老邻居们每天早上5时40分准时在楼下集合,一起结伴去公园健身,由于兴趣爱好不同,有的选择散步,有的打太极拳,只有她和张亚男、刘欣荣、裴素英四人选择练习瑜伽。“我喜欢做瑜伽,瑜伽对身体的好处多,我就带着楼上的几个老姐妹一起练习。”王美兰说,六年前,她身体状况不太好,一次偶然的机会学习了瑜伽,慢慢地体会到瑜伽是一项陶冶身心的运动,她不仅身体好了,心态也变得好了很多。

  后来,王美兰就跟楼里的老姐妹们商量,每天早上一起结伴去练习瑜伽健身,由她义务带领大家学习。一拍即合的几名老邻居立即合伙买了录音机、音响等设备,组成了瑜伽小团队,渐渐地,团队由4个人逐渐增加,现在共有30多人,还不断有其他小区的人主动参与进来。“6年了,都养成习惯了,如果不是下大雨,基本每天早上都会一起出来做瑜伽。”王美兰说。

  裴素英告诉记者,他们楼上的老邻居们在一起相处了将近30年,尤其是那些老姐妹,不仅一起晨练,连去超市购物、去菜市场买菜也结伴而行。“我们约好了,如果以后搬迁的话,唯一的条件就是要一起搬,我们要做一辈子的好邻居。”裴素英表示。

  6月24日中午11时30分,到了吃午饭的点了,张亚男家响起了门铃声,开门一瞧,原来是邻居王秀花端着热气腾腾的饺子过来了,她满脸微笑,一边喊着“烫”,一边疾步走进来将饺子放在桌子上,几位老姐妹毫不客气地纷纷凑上前去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还不忘招呼记者一起吃。记者尝了一下,饺子是芹菜肉馅的,很香!“我们楼上人人都是大厨啊,以后想吃什么就来14号楼。”张亚男笑着对记者说。随后她们一边吃一边说笑,即使天天聚在一起,她们也总有说不完的话题。

  “住在这栋楼里,你从来不会觉得自己是孤单的。”王秀花告诉记者,住在这栋楼里的居民时间长了都会有这样的感触。在这里,居民们经常会聚在一起吃饭、聊天、打牌,这种温情的氛围也感染了很多外来租住的房客。

  王秀花告诉记者,逢年过节,他们都聚在一起,你家做两个菜,他家做三个菜,大家一拼凑就是一大桌,别提多热闹了,有时候人多放不下,他们干脆直接把饭桌挪到楼下的院子里,大人坐着,小孩站着,里里外外围上两圈,还吸引了不少其他楼上的居民前来玩耍凑热闹。“很热闹,也很开心!”王秀花说。

  这种亲如一家的氛围是近30年来逐渐形成的。14号楼是当时我市一家针织厂的家属楼,里面住的居民都是同事,他们的孩子也都差不多大,24个家庭中,就有十三四个同龄的孩子。孩子们天天一起玩,其中一个孩子过生日,其他的孩子和父母也都聚在一起给过生日的孩子庆祝。就这样,他们基本上每个月都要举行一次大的家庭聚会,很快就建立起了良好的邻里关系。

  如今,他们的孩子长大了,基本上都已经成家了,而这些老邻居却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孩子结婚后,家里基本就剩下老两口了,逢年过节的时候,不少孩子在外地不方便回家,我们老邻居之间就会聚在一起热闹热闹。”王秀花说。

  赵晓丹是来松鹤园小区租房居住的,就住在14号楼,原本觉得人生地不熟,但当她来到这个小区之后,很快就发现新邻居们都很乐观、热心,也为他们之间这种没有血缘关系却胜似血缘关系的邻里情意所感动。“我很幸运,能住进这栋楼,受到大家的帮助,感受到他们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我也将尽自己所能去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赵晓丹说。

  6月25日上午10时,记者再次来到松鹤园小区14号楼,刚好碰到几位老姐妹要一起出去买菜。记者发现,她们身着一样的红色服饰,有说有笑,显得格外惹人眼球。见到记者来了,张亚男又折了回来,热情地招呼记者去她家做客,其他几人也簇拥着一起来到张亚男家。

  在张亚男家中,一台缝纫机上放着厚厚一摞衣服布料。张亚男告诉记者,这几天她一直忙着给14号楼里的老邻居们制作统一的“楼服”,现在已经做了八套,她争取给楼上的老姐妹每人都做一套。

  退休前,张亚男在我市一家服装厂工作,对于裁剪制作衣服她都非常在行,楼上哪位老邻居需要做衣服,只要送来布料和所需要的衣服样式,不出一两天的工夫,张亚男就给他们做好了。今年5月份,心灵手巧的她给自己做了套衣服,舒适的面料,鲜艳的玫红色,老姐妹们都觉得很好看,纷纷表示也想做一套。于是,众人一商量,何不做成统一的“楼服”?就这样,她们买了一样的布料送到张亚男家中,由张亚男义务为大家缝制。张亚男先给老姐妹一一量好尺寸,并记录和标注好,以免混淆,然后就马不停蹄地用自家那台老式缝纫机做起来,尽管天气很热,但她经常一做就是一天。

  张亚男告诉记者,虽然她现在年纪大了,在精力上不如从前了,但想到老姐妹们穿着一样的衣服一起出门,心里就很高兴,现在她们七八个人穿着已经做好的衣服出门,走到哪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一起出去,就像演出队似的,心里乐开了花,现在不是流行一个词叫‘闺蜜’吗,我们就是‘老闺蜜’啊。”快人快语的张亚男笑着说。

  6月26日下午3时,几个老姐妹又聚在一起商量起她们的大计划:旅游。张亚男告诉记者,她们准备这个周末一起去威海荣成旅游,旅行社已经订好了,现在还需要商议一些具体的事情。“两个人一个房间,可不要有人落单啊。”“海边紫外线强,不要忘了带防晒霜。”“我们穿着‘楼服’去吧,那样场面多壮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欢声笑语不断。

  说起邻里情,坐在一边的徐风玲深有感触地表示,邻里们深深的情谊来自于患难中相互帮扶,在这里要是谁家遇上了难事,所有邻居都会在第一时间赶来帮助。

  徐风玲告诉记者,她住在这里20年了,期间曾因为一些原因,在外面买了房子,并搬了出去,但是搬到新房子里的徐风玲住的并不踏实。最终,在外面搬家折腾了三次之后,她还是决定搬回老房子住。“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老窝啊,回来住后,心里踏实了!”徐风玲笑着说,在外面住就是少了这群姐妹和邻居之间的情谊。

  徐风玲说,2008年5月份,她做了一次大手术,手术后由于老伴一个人跑里跑外忙不过来,住在六楼的刘欣荣便主动担起照料她的责任,陪床、照顾起居、每天给她擦拭身体,而其他邻居则轮流去给她送饭,这让徐风玲非常感动。“就是亲姊妹也不过如此啊!”徐风玲言语中透着感激和自豪。

  徐风玲对记者说,像这样的事,在14号楼里还有很多很多,邻里之间的相处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你用真心对别人,别人同样也会用真心对你。“我们能生活在一起,这是我们大家共同的福气,我们都很珍惜。”徐风玲说爱游戏官网

  6月27日晚上6时,记者再次来到松鹤园小区,进入小区后,一路上都显得很安静,直到走到14号楼楼下,气氛顿时热闹起来,大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有的在路灯底下打牌,有的聚在一起聊天,孩子们则在旁边跑来跑去嬉戏玩耍。

  居民们对记者说,打牌是他们每天的固定项目,吃完晚饭后,老住户们就纷纷下楼铺桌子,围在一起打扑克牌。记者正看居民们玩牌时,突然听到在旁边玩耍的孩子们叫着“爷爷,爷爷”,接着,孩子们都向一位老人跑去,让老人带他们做游戏。居民们说,这是14号楼居民屠立明,今年61岁了,是他们小区的“孩子王”。

  屠立明带着这群孩子玩起了幼儿园里常玩的游戏。记者给这群孩子们拍照时,屠立明还在旁边做各种鬼脸引导他们,还不忘教他们喊“茄子”。

  “我喜欢孩子,跟他们玩就感觉自己像没长大一样。”屠立明告诉记者,他24岁那年当兵回来,在幼儿园做过四年老师,自从1998年搬进小区14号楼以来,只要有时间就会带着楼上的孩子一起玩耍。“流水的小孩子,铁打的孩子王”,屠立明对记者说,孩子们大一点后就不再跟着他一起玩了,但会有新的小孩子加入进来,最早跟他玩的孩子现在都有40岁了。“孩子们都非常可爱,在我心里就跟自己的孩子一样,没有里外之分。”屠立明表示,14号楼上年轻一辈都是他看着长大的,看到他们一步步成长,他心里很欣慰。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而如今,不少市民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不缺吃、不缺穿,就缺邻里好感情。一扇门、一堵墙就像鸿沟,隔断了毗邻而居的欢乐,也割裂了“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

  有调查显示,有40.6%的人不熟悉自己的邻居,其中12.7%的人根本不认识邻居。这不得不让我们心寒。邻里之间生疏感的增强,固然与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有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不信任感的增强。

  家家都生活在厚厚的防盗门背后,人与人之间缺少沟通,更让人容易转向自己的个人小天地,而不去关心别人。而“幸福楼”里的居民这样说:“住在一起就是缘分,遇到磕磕碰碰的事,大度一些,为别人想一下,就没多大的事。”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