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常识 /MANUAL
瑜伽基础理论
瑜伽基础理论又称摄心,就是对精神、知 觉、感观作综合的控制,使” 当心脱离感知对象,感官也 会脱离各自的对象,从而达 到对感官的完全控制。
瑜伽经中静虑“是流向专注 对象的连续意识流”,就是 说意念以专注时所指向的目 标为对象,持续不断,专心 致志的去知觉它。
主要指坐法,以及体位法。总 的要求是”姿势必须稳固舒适“, 以便”控制不安,对无限作冥 想“
又作凝神,将意识集中于意 念之中的一物或者一特定对 象之上。专注和制感的区别 之处在于:制感是让散乱的 心收摄,让精神离于自由散 乱的知觉、让知觉摆脱感官 的束缚与牵制;而专注则是 将收摄的心再趋于某一缘。
可知瑜伽的实质内涵应该包括”苦(净)行“与”制心修定“两方面。 在《瑜伽经》中将瑜伽定义为”控制心的变化“,显然侧重于
真正的有氧与无氧运动,得从身体内在能量转化方 式来区分。有氧供能虽然供能缓慢,但是提供的能量较 多,较持久,比如同等储量的糖氧化产能是无氧酵解产 能的十几倍,所以有氧供能可维持较长时间的耐力运动, 而且不产生“乳酸”等副产品。 当明确这样的定位时,在练习瑜伽时,首先要把握 舒缓的节奏;其次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安排练习的强 度与幅度。
一般性肌肉力量训练的基本原理,其内在表现为肌力 增强,外在表现为肌肉健硕甚至隆起,这种训练主要通过 肌肉负重收缩运动,(向心收缩、离心收缩、等长收缩) 来完成。 瑜伽的运动形态主要表现在“拉伸”,拉伸则强调通 过身体各线肌肉群的主动或者被动拉伸,针对某一线的骨 骼肌群拉伸,以消除其中影响经络血气运行“横络”或痛结 隐患,以保障气血运行通畅,促进气血循环和能量提升, 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与健康水平的维系。因此两者目标不 同,着眼点与运动方式当然也就不同。
最初创立,是为了适应瑜伽习练者当中一些年轻 运动员呢的训练需求,所以体式上具备一定的力 量挑战性,需要有一定的体能才能完成,阿斯汤 伽瑜伽技术上有串联体式、喉呼吸法、收束法等 基本特点,还分多个序列与级别的体式安排,同 时在体式上的安排有严格的顺序规定。
瑜伽是典型的静态拉伸运动。瑜伽体式由起始姿势爱游戏app, 经过主动肌、拮抗肌、协同肌的联合作用,最终达到终极
联合,另外还有“制伏”之意,相当于英语中的“yoke”, 而英文yoke本意是“用轭连起”轭是驾于牛马颈上的一
热瑜伽利用现代化的加热设备,重现印度 本土瑜伽的高温修习环境,室温通常在摄 氏38-41度之间,热瑜伽保留了经典哈他瑜 伽的二十六种体位。
艾扬格瑜伽首先每一个体位精准系统化表现,以及体位对 于身体每一个部位甚至皮肤的影响,其次注重体位与 生理结构、骨骼肌肉功能的关联,强调体位动作在矫正和 康复身体中的作用,创立了独特的“瑜伽理疗”课程,同时 创造了很多辅助工具运用在与教练席中,方便入门学习者, 身体不便者安全习练,并辅助指导体式的精准。
体式流程共四个阶段: 1举臂引体: 借助肩提肌带动后背使之平直; 2直臂前屈-主动拉伸:主动肌向心收缩为腹直肌,拮抗肌 离心收 缩为后背肌群(背阔肌斜方肌等) 3增延脊柱-被动拉伸(重力):由于背部肌肉仍处于收缩以固定 脊柱的作用,因而对脊柱的“增延”其实是有限的。 4完全前屈-放松延展:随着上身前屈幅度进一步加大,接近与下 肢贴合时,上身的重力线也接近垂直地面,此时可以解除背部肌 肉对固定收缩作用而完全放松了,从而使脊柱延展 背部肌肉延展。
在一起,所以也有“连接结合”的意思。尽管瑜伽含义 很多但是对应yoga词的原始含义,大致就是“结合”与”